首页 甘肃 国内 国际 视频 体育 娱乐 时评 军事 女性 论坛  
 
新闻热线:0931-8151739  投稿邮箱:mrgst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酒泉要闻

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回顾和启示

2011-07-12 11:17来源:酒泉日报 孙述刚 沈明光 张革文

 

  实践探索的启示

  风电大规模开发在我国尚属首例,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供借鉴。酒泉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指导二期工程建设和规模化开发风电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领导重视、国家支持,是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从规划论证到启动实施的各个节点上,都倾注了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大量心血,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倾力支持。特别是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顶风冒雪来到风电施工现场亲切看望慰问工人,在风电装备制造车间详细了解风机、风叶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在酒泉工作生活了12年的温家宝总理委托国务院参事室开展专题调研,在全国“两会”上对酒泉风电建设寄予了让风机像“白色森林”一样的厚望。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写下气势磅礴的《十六字令·发展风电》,为酒泉风电发展呐喊鼓劲。省委书记陆浩在《甘肃日报》和《求是》杂志发表题为《一项关系全局的大战略——关于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思考》的文章,提出了分三步“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宏伟蓝图。在一期工程建设期间,他每过十天半月就要询问进展情况,仅2009年下半年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五下酒泉,甚至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生产车间和建设工地,看望慰问风电建设者。正是领导的亲切关怀、国家部委的全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才成就了风电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启示之二:抢抓机遇、规划先行,是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市委、市政府基于对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的把握,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作出了未来30年是酒泉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和“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把风电及其配套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统筹谋划。借用外脑和专家智慧,聘请国内权威规划机构,率先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帮助指导下,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提出2010年完成一期516万千瓦、2015年力争完成2000万千瓦、远期完成4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配套编制了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调峰电源建设和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现代高载能产业发展等产业规划,找准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开发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战略思维,强化规划意识,并严格按规划办事,才能发现和利用好历史机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全面提升产业聚集度,实现科学理性和集约发展。

  启示之三: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是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风电场、电网建设、调峰电源和装备制造各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风电为牵引,以风电促电网建设、促装备制造、促调峰电源、促光电发展“一抓四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建设酒泉新能源基地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对风电、光电、网架、调峰电源、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处理“6+2”产业,实行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对涉及的重点难点工作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协作攻关,使风电、电网、调峰电源和装备制造相互促进。促成国家电网公司用最短的时间建成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促进了调峰电源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启动实施,形成了风电、光电、煤电、水电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实践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新能源产业,既是未来五年必须坚持的科学发展之路,更是带动酒泉整体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和支撑点。

  启示之四:集约引强、形成规模,是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资源换装备、以能源换产业,走科学理性、集约引强的发展路子。面对即将迅速崛起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科学判断,未雨绸缪。针对各县市竞相上马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的热情,果断作出除部分塔筒制造外,其他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一律入驻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规模集群效应的决策。同时,参照保税区运行模式,跨区域建设“飞地园区”和园区“飞地板块”,研究制定项目引进利益分成机制,通过规划布局、资源配置和项目核准等措施,确保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向市管园区集聚。实践证明,没有集约引强的决策,就没有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的景象。高度集中的企业在园区内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共享以及集约发展的联动效应,真正使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启示之五:强化执行、“铁人”精神,是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各级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坚决执行上级决策不讲条件、不摆困难,大力发扬新时代“铁人”精神,抓项目锲而不舍,建基地攻坚克难,使国家、省上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逐步向酒泉倾斜,一个个风电项目落户酒泉。在工程建设中求真务实,分类指导,对口衔接,蹲点服务,广大风电企业和生产一线的干部群众战严寒、斗酷暑、抢进度、保任务。中节能公司曾历时不到三个月就完成昌马特许权20万千瓦风机吊装任务,平均每三天吊装两个风机。中海油新能源玉门风电公司组建三支“铁人”突击队,在建设工地上喊出“天不怕、地不怕,再大困难踩脚下”和“宁脱一层皮,不误一天工”的口号,一天浇筑5个风机基础、一天吊装6台风机。华锐科技从开工建设到首台风机出厂只用了110天、50天生产300台1.5兆瓦风机和日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正是这种盯住干、马上办、快行动、快落实、不计得失、不怕吃亏的优良作风和酒泉百万人民以及风电建设者迎难而上、不畏艰苦的新时代“铁人”精神,才开创了风一样的“速度”,实现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迅速崛起。

  启示之六: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是风电产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酒泉风电产业起步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一段时间,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比较多。面对一系列阻力和困难,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先干起来”,在体制机制上成立市能源局,建立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相关产业的8个领导小组,实行市委常委包挂产业链的工作推动机制,通过适时召开动员大会、情况通报推进会、定期组织督促检查、落实兑现奖惩,形成了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服务上,建立地方政府与发电企业、风机企业三方协作共赢关系,开辟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代理服务企业的“绿色通道”。由政府主导统一开展大面积测风、地形测绘、地质勘查、土地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风电场通路、通电、通水等前期工作。对新上项目采取打捆报批等措施,提高前期工作效率。正是市委、市政府这种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的实际行动,转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了全市上下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开启了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循规蹈矩产生不了“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迹”,按部就班实现不了跨越式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酒泉要在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实现“西翼”腾飞和率先崛起,就必须认真借鉴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建设的启示,坚持以风电为牵引,以风电促网架建设、促调峰电源、促装备制造,认真实施建设酒泉新能源基地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整体推进风电、光电、网架、调峰电源、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处理产业,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把酒泉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低碳经济综合示范区。

  (转自2011年7月5日《甘肃日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马洁莹]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3
1
5
 

相关新闻

  • 甘肃
  • 社会
  • 政务
  • 通讯员
  • 文娱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阅读推荐

论坛热帖

原创视频

原创热点

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线增至10条
 
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日前兰州海关完成兰州至芽庄直飞国际航线首航监管工作,这是兰州第二条直飞芽庄的国际航班。至此,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国际航线增至10条。....全文

专题策划

热门图片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5 Gansu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