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玉门市

织密“防疫网” 守好“安全线”——玉门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2021/10/25/ 11:3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自10月17日陕西省西安市报告2例外省游客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以来,玉门市坚持党建引领,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及形势进展,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动“六包”机制,落实一天一对接、一天一调度、一天一分析的“三个一”工作制度,不断细化防疫工作网格,小区、村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党员干部、网格长、网格员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广大党员群众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共同谱成一曲感人的抗疫赞歌。

  织密织牢村组社区“防疫网”

  玉门市以基层党组织凝聚战疫的硬核力量,各个重点防范区第一时间成立由村组社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组成的疫情防控小组,加大小区管控力度,在党建引领下,组织起志愿队伍,构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党员动起来,群众跟上来。近年来,玉门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逐步探索“基层治理单元下沉”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玉门基层治理优势。本轮疫情,全市26个城乡社区、59个行政村党支部发挥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牵头成立由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小区社会组织等参加的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奋战在一线。

  玉门市下西号镇党委副书记柏前山告诉笔者,下西号镇建立起党建引领村组疫情防控“1+1+1”机制,做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一支党员突击队、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切实把村组建成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和最有效防线。“我们还同步开展相关活动,组织动员各个领域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积极投身防疫一线。”

  “作为志愿者,我很荣幸参加到此次全民核酸工作中来,我作为下西号镇川北镇村支部的一名党员,心里明白,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冲在前面。同时,我也呼吁更多的党员同志们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为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添一份力。”志愿者张建福这样说。

  下沉干部冲锋在前

  夜深人静,玉门市新市区街道的干部马彩云刚从街道防疫部署会工作现场回来,就第一时间来到下沉驻点的巨龙御园小区,商讨小区进一步落实相关具体工作;而在玉门市官庄子社区,市下派干部段颖东正在协调官庄子医院医学观察人员事宜……

  玉门市的每个重点防疫网格,都由市直、街道下沉干部到一线,他们承担起防疫重责,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协调调度工作力量,做好防疫网格内各项防疫事务;防疫网格出现异常情况,下沉干部必须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上报。

  高速路口卡口是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在这里,从全市各个部门、单位抽调的党员干部和公安交警一道,分工协作,默契配合,化身路口“守门员”,携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检”,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一张“安全网”。

  玉门市玉门镇政府干部何玉军:“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守好玉门关口,为人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市组建党员先锋队85个,“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先锋队”55个,5000多名党员干部、团员青年下沉到社区、村组,开展重点人群排查登记、有序组织群众进行多轮次核酸检测等工作,确保万无一失、不留死角。

  因地制宜闭环化管理小区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玉门市第一时间制订方案,分别对重点防控小区闭环管理提出具体措施,便于操作落实。

  小区的闭环管理,在于充分发动居民,团结一致做好防疫。普安花园和博华雅居是迎宾路社区的两个封闭式管理小区,玉门市新市区街道迎宾路社区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由党支部书记李婷珍牵头,党支部党员、网格员组成防控小组,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防控小组细化分工,定时定点开展小区入口值勤、小区内部消杀等各项工作;社区党员、志愿者还主动担当疫情防控宣传员,不间断在小区内宣传。

  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消杀工作结束后,普安花园居民群众井然有序的在检测点排队进行检测。

  检测工作从早晨8点钟准时开始,居民们全部自觉佩戴口罩,按照间隔1米排队等候,社区志愿者们帮助大家扫码、登记,医务人员认真采样,整个检测过程高效快捷。

  迎宾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婷:“昨天晚上我们接到通知后,立即实施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布置场地,打印居民户口底册。今早7点,我们的50余名党员志愿者、公安干警、网格员全部到位,对所有流程再次梳理,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计划今天一天完成两个小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从宣传防疫通知到大门测温验码,从清晨核酸检测到深夜清洁消杀,玉门市以党建引领为“大脑”、以小区党支部为“心脏”、以党员为“细胞”,构筑起完整的“抗疫社区”闭环系统。(马潇 杨棋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