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阿克塞

阿克塞:小音箱、金话筒,讲出党史“好声音”

 2021/06/10/ 09:49 来源:酒泉日报 全媒体记者 陈思侠

阿克塞:小音箱、金话筒,讲出党史“好声音”

  全媒体记者 陈思侠

  近日,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一处楼院里,极富民族特色的乐器冬不拉弹奏出浑厚、悠扬的旋律,吸引了各族群众观看。原来,一场精心编排的“冬不拉宣讲话党史、楼院讲堂连党心”活动正在展开。

  “用这种艺术形式宣讲党史,既生动活泼,又朗朗上口,真是入脑入心。”哈萨克族居民塞力克·伊布拉依木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克塞县结合民族地区特色,不断挖掘民俗文化和时代内涵,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倾心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宣讲品牌,在各社区组建了4支党员“冬不拉”党史宣讲小分队,将冬不拉弹唱与家门口的“楼院讲堂”有机结合,把室内课堂变成室外讲堂,学习方式从“上学”到“送学”,让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学习党史。党史学习教育在社区成功“圈粉”,让党的声音在基层更响亮,使党的声音在党员群众中“声”入人心。

  党史学习教育中,阿克塞县注重创新载体平台,不断打造特色品牌,依托社区宣传阵地,精心打造了“红色记忆”“红色历程”两大党史文化长廊,使党史学习教育更直观具体、形象生动、便于讲解、易于接受,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红色记忆”党史文化长廊分为“百年先锋”“百年故事”两大系列,内置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先锋党员事迹、红色党史故事,吸引了社区党员群众学习。“红色历程”党史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沿着中共一大至十九大的时间线索,清晰展示了各会议会址、召开情况、重要内容以及历史意义,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阿克塞县红柳湾镇团结社区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小音箱、金话筒”党史故事宣讲品牌,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小音箱、金话筒”将党史学习教育主动权交给了辖区党员干部和群众,让其充当“金话筒”,讲出党史“好声音”,引导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至目前,此项活动共开展9场次,受到了社区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安居乐业,牧民都住上了别墅,我们还成立了自己的合唱团,生活更加幸福、开心。”75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库丽森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民族新村社区的“阿帕”(在哈萨克语中是奶奶的意思)身穿民族服饰,走进基层一线,用歌声宣传党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阿帕”合唱团在民族新村社区管委会的支持与帮助下,创新推出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宣讲形式,在辖区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民族新村社区管委会组织“阿帕”合唱团开展送学上门、小板凳进庭院宣讲、讲述阿克塞搬迁史和发展史等活动,提高了民族新村社区居民党史学习教育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为把党的好声音传播到偏远牧区,阿克塞县依托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构筑以牧区党员驿站、“马背流动党校”、党员学习“红书包”为载体的“牧情流水线”党员教育管理体系,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一线,延伸实践活动触角,打通服务牧农民“最后一公里”。

  目前,阿克塞县在牧农业一线建立7支“马背流动党校”队伍,开展送学活动12场次。针对牧农民党员学习时间不固定、不经常的问题,结合城乡“契约化”结对共建,采用“红书包”送学的方式,把党史学习教育必学书目和法律法规、技术技能等装进“红书包”,由各乡镇党委统一发放到牧农村。针对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牧农民党员,定期上门送学,向他们宣传党史,把“红书包”灵活、便捷、务实的特点充分展示在一线。同时,建立“红书包”更新服务机制,定期对“红书包”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丰富知识内容。至目前,共向牧农民党员发放“红书包”400余个,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效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通过唱红歌、讲革命故事等形式,激发群众爱党爱家乡的情怀。”退休老干部张福先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