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敦煌市

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开发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千年驿站将迎来新生

 2019/08/08/ 11:01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李超

  古老城堡终现真容

悬泉置出土的汉简

  发掘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就出土了1000多枚汉简。也就是在这批汉简里,“悬泉置”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两汉时期,它是敦煌郡效谷县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汉武帝时名“悬泉邮”,汉昭帝时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驿”,魏晋时废置,到唐代又名“悬泉驿”,宋朝以后逐渐废弃,前后延续近400年之久。

  “悬泉”一名,恰是因遗址南侧山中的悬泉水而来。而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和器物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遗址的全貌也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东北和西南角均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采用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3组12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区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3间;坞外西南部建有一组长约50米,呈南北向的马厩3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整个建筑总面积约2.25万平方米。

  “造纸术”被前推百年

  从1990年10月开始,到1992年4月结束,近3年的时间,考古队员在悬泉置遗址陆续挖掘出35000余枚汉简。这些汉简根据内容可分为诏书、司法律令、官府文书、驿置簿籍、文化科技及其他杂事诸类,涉及汉代邮驿制度、西北边郡的政治形势、行政事务运作以及汉与西域的关系等多方面。

  同时,出土的3000多件器物也种类繁多,极其珍贵。有货币兵器、农具猎具、丝绸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特别是悬泉置出土的一封帛书《元致子方书》是中国保存最完整、字数最多的私人信件,至今清晰可读。出土的20多张写有汉文墨迹的麻质纸,已考定为汉纸,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纸张,这一发现把我国纸张发明的时间向前推了近一个世纪。

  一个地点,集中出土了35000枚汉简和3000多件各类器物,这使悬泉置遗址一时间声名远播。为了防止人为破坏,省考古研究所在发掘之后,以“不改变原状、保存历史真实”为原则,对遗址进行了回填。

  千年驿站有望再现世间

  现在,人们见到的遗址就是一片被木栅栏围起来的沙丘,那个2000多年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驿站就沉睡在这漫漫黄沙之下。为了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工作人员在遗址的上面,严格按照发掘时的原貌,划定了驿站坞墙的范围,在院内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当时的位置和功能,安放了标识牌。

  据了解,悬泉置虽然在地理上属于敦煌,但是由于其出土的汉简数量庞大,其内容涉及边郡行政事务、邮驿业务、汉朝与西域的商贸活动等诸多方面,因此学术界将这些汉简称为“悬泉汉简”,以区别于“敦煌汉简”。这些简牍有的补充了正史的不足,有的订正了正史的错误,对于研究汉代邮驿制度、汉朝与中亚国家的往来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如今,申遗的成功给悬泉置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这里仍保存着丰富的地下遗存,包括主体建筑,灰区、马厩及其附属建筑。记者了解到,文物部门将对其逐步分期分批进行部分开挖、科学保护。同时,还将建立悬泉置考古博物馆,展出考古发掘经过、出土的简牍和其他文物,旨在让中外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这座丝绸之路上古老驿站曾经的辉煌。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 图由省文物局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