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县区聚焦

玉门:民生为本 振兴为要 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

 2025/09/03/ 08:54 来源:每日甘肃网

  夜幕降临,玉门市柳河镇主干道和小巷悄然换上新装。80盏中国结路灯次第亮起,不仅点亮了归家的路,更照亮了小镇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80盏中国结路灯次第亮起,不仅点亮了归家的路,更照亮了小镇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邓茹月/摄

  “这灯真漂亮!晚上照得透亮,我这小摊也跟着‘亮堂’起来了!”烧烤摊主李莹莹一边翻动烤串,一边乐呵呵地招呼客人。这项民生工程得益于甘肃省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的精准投放。2025年上半年,柳河镇争取到49.77万元项目资金,实施集镇路灯架设工程,让3600多位村民直接受益。火红的“中国结”不仅延长了商户的营业时间,更点亮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柳河镇干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农忙时节,蘑菇滩村搬迁户蒲玉平老两口正为腾退老屋、收拾家当发愁。包村干部方向清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年轻干部前来帮忙。大家默契分工,连那盆养了十年的月季都被小心翼翼地挪进垫着软布的竹筐里。当蒲大叔从田里回来时,院里已整理得整整齐齐。

  “脚上沾满泥土味,心里才装着真民情。”柳河镇党委副书记雷天鹏表示,“让群众日子好起来、腰包鼓起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这份“信得过、靠得住”的信任,成为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最好见证。

  在柳河镇,温暖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曾经的“赌徒”向某,在司法所的精准帮扶下,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是司法所同志一次次的开导,帮我真正看清了错处,也让我知道,只要肯回头,路就在脚下。”向某说。在工作人员鼓励下,向某从土地承包起步,苦学种植技术,考取农机驾照,跑遍周边县市寻找订单。如今,他种植的近2000亩食葵、辣椒和玉米长势喜人,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幅家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玉门融媒体中心供图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栽了跟头还能爬起来!我要用自己这‘活教材’,告诉大伙儿,脚踏实地,勤劳肯干,用双手创造财富。”从牌桌到田垄,向某用汗水点亮了自己的新生之路,也成为柳河镇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无论是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干部作风的深入转变,还是对特殊群体的不懈帮扶,柳河镇始终将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盏盏温暖的路灯,一双双沾满泥土的脚步,一个个充满希望的人生蜕变,都在诉说着这个小镇的乡村振兴故事。这盏以人民为中心的“心灯”,正成为照亮乡村振兴前路最持久、最温暖的光芒。(谢欢 柴娅琪)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