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县区聚焦

玉门:文化赋能 乡村美到“骨子里”

 2024/04/18/ 11:2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近年来,玉门市昌马镇坚持将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力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文化铸魂,把稳乡村振兴“定星盘”

  昌马镇立足于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坚持文物巡视制度,定期安排文保员对辖区内12处文物保护点定时进行巡查。积极推进艺术驻留村建设,建成民俗博物馆、粮仓剧场、“昌马印记”、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13处,开创了乡镇建设艺术展馆的先河,艺术驻留乡村的旅游新业态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吸引多家省内院企在昌马挂牌创作实践基地,入驻国内外艺术家140余名,品牌效应不断打响,天境昌马旅游目的地影响力、知名度和人气榜持续提升。

  “这些年,我们依托昌马宜人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不断完善天境昌马旅游景区,丰富文旅业态,先后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甘肃特色气候小镇’‘昌马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等多项殊荣,原本偏远的昌马镇,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镇。”昌马镇副镇长严锐说。

  文化促治,唱响乡村振兴“和谐曲”

  昌马镇扎实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五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创评活动,以榜样标兵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厚植文明乡风。充分挖掘丰富的石窟壁画、烽燧遗存、梨花秣马、特色农耕和兼具蒙古风格的社火演绎等传统文化资源,高质量举办“天境昌马”文化旅游艺术节系列活动、迎新春社火展演等文化活动26场次。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基础,全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墙绘图280余幅,以青瓦白墙为映衬、以尚德文化墙为补充,彰显出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的农村“墙壁文化”不仅正成为美丽村庄建设的“解说员”,还成为政策明白墙、科普指导墙、文明和谐墙,为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引领文明和谐新风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昌马每年都会举办好几次文艺活动,尤其过年时候排的社火,年年都是一等奖,作为昌马人我感觉到非常自豪,也体会到自己的家乡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昌马镇曲艺民俗社社长张彦龙说。

  文化兴业,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积极鼓励巧手妇女成立玉门天境昌马手工艺制作有限公司,汇集能工巧手,大力发展特色手工刺绣,精工细作,创作出一系列纯手工原生态手工绣品,品种繁多、样式新颖别致,引导零散手工艺品制作逐步走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小的时候,妈妈会给我绣香包、做鞋垫和手工编织花,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这项独特的手艺,平时做一些手工艺品,还能增加一份收入。虽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再难的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做好。”玉门天境昌马手工艺制作有限公司法人王欢说。

  同时,昌马镇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对藜麦进行初加工,打造出“祁连冰藜”这一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名片;优化藜麦产业结构,推动藜麦产品高附加值转化,建成藜麦精深产品加工厂,研制出藜麦锅巴、藜麦麦片等特色小吃,实现藜麦产业延链升级。围绕文创、农旅、休闲主题,实施打造梨花水寨、“云水涧”精品民宿等旅游要素,规范运营“云水涧”精品民宿,鼓励和支持群众建设各具特色的民宿及农家乐,文旅产业的功能不断完善、业态逐步丰富。此外,昌马镇以文旅产业为契机,推动“雪域昌马羊”“甘之藜”等走进社会视野,走出了一条以“农”为基础、“文”为内核、“旅”为引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许茜 吴亚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