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社会民生

瓜州:移民的“雕刻”致富路

 2022/06/02/ 08:46 来源:新甘肃 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朱丹丹

洮砚展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朱丹丹

  近日,走进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洮砚村的洮砚文化产业工匠创新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洮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瑞天的指导下,对洮砚进行雕刻、打磨、抛光。

  洮砚,全称洮河绿石砚,是用卓尼县洮砚镇洮河北岸天然形成的细泥板页岩石雕刻制作而成的砚台,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

  广至藏族乡是为集中安置甘肃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镇。2008年,随着九甸峡库区蓄水,甘南州近万名群众迁居瓜州,也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

  “以前在老家,村民千百年来以制砚为业,80%的村民都会这门手艺。虽然我们迁移到了‘第二故乡’,但是手中的雕砚技艺不能丢。这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助农增收的重要渠道。”杜瑞天说。

  为了拓展销路,杜瑞天经常去兰州、敦煌等地,还在乡里的大力支持下与敦煌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了洮砚销售难题。

  近年来,广至藏族乡按照“以支部带产业、以产业富群众”的思路,打造了洮砚雕刻室、洮砚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洮砚产业文化工匠创新示范基地和洮砚电商销售中心。同时,形成“雕、评、卖”的产业链,由洮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设计雕刻,由1名领军人才(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引领产业方向、帮带5名工匠人才,5名工匠人才示范传承技艺、帮带20名乡土人才,20名乡土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帮带315名群众,10名销售人才促动产品流通、帮带180户农户的“1+5+20+N”的生产发展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让洮砚制作技艺得到传承、群众腰包更鼓。

  如今,全乡年产洮砚作品400余件,产值约40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约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洮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瑞天正在雕刻

现场传授洮砚雕刻技艺

广至乡洮砚文化产业工匠创新示范基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