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玉门市

把小事办好 让温暖常驻——玉门市多措并举加强城市基层治理

 2021/09/13/ 09:40 来源:酒泉日报 张建国 马潇

把小事办好 让温暖常驻

——玉门市多措并举加强城市基层治理

迎宾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 韩科泉 摄


迎宾路社区开展文艺惠民活动。 李 毅 摄

  家住玉门市博文雅苑小区的杨建江与妻子都是上班族,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夫妻俩的头疼事。自玉门市新市区街道迎宾路社区举办了“五点半课堂”,孩子放学后送到这里由社区工作人员帮忙照管,让许多上班的家长省了心。

  社区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百姓民心。玉门市新市区街道迎宾路社区党总支坚持把群众“小事”作为干部“心事”来办,画出了城市基层治理“同心圆”。

  联建 让管理更高效

  最近,玉门市新市区饮马嘉园小区住户侯平江有件高兴事,困扰多年的物业问题终于解决了。饮马嘉园小区是12年前多家开发商陆续建成的,居民有260多户。多年来,由于没有统一的物业公司管理,抢车位、厕所漏水、化粪池堵塞等问题不断,居民怨声载道。针对此问题,新市区街道办会同市房管中心等相关部门单位,为饮马嘉园小区引进了物业公司,协调解决了物业管理用房,并指导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和党群服务站,采取“党组织+物业+业委会+网格员”的工作模式,共商共管“家务事”,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市区街道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全面落实“五联双报到”机制,吸纳辖区共驻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及商圈领域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副书记和兼职委员,与18家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同步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进行“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由驻区单位筹集资金55万元,打造“睦邻港湾”“民声话筒”“城市会客厅”等20个特色阵地,可常态化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典型经验交流、业务技能指导等活动。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楼院党支部”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把各类党员纳入“网”,将重点工作网进“格”,调动各类资源向社区精准集结,发挥“1+1>2”的团队效应。

  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事实证明,只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多大问题都能解决,任何事情都能办好。

  联办 让服务更贴心

  “老公前几年就去世了,姑娘现在考上大学,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我想申请临时救助。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救助款很快就办下来了。”迎宾路社区居民历辉说。

  迎宾路社区党支部依托“互联网+政务”“互联社区”信息服务平台,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将便民服务事项和行政事务准入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细化职责清单、公开服务清单、明确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全帮着办、群众有难上门办、跟踪服务主动办的“四办”模式,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可办所有事。

  迎宾路社区居民唐阿姨和老伴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每年一次的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认证成了老人最近的烦心事。社区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主动上门为他们认证。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让老人倍感温暖。

  “除了到社区办事,对一些因特殊情况无法来社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还提供上门服务和各类爱心活动,确保做到服务群众无死角、零距离。”迎宾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婷说。

  为延伸服务触角,迎宾路社区开通了“民情流水线工程”和“为民服务代理制”,在上门服务、难事预约、居民互助的基础上,延伸开展爱心代办、爱心义诊、爱心配餐、爱心辅导、爱心家政等“爱心+”系列活动,全科受理、全能服务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联动 让居民更幸福

  把社区当成“家”来打理,把党群服务中心当成“家”来经营。迎宾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大厅、居民文体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等功能阵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致力打造城市社区先行区和基层治理样板区。乒乓球室、棋牌室、社区小影院、健身房、舞蹈房等已成为社区居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阵地功能再提升、服务举措更暖心、群众生活更多彩。新市区街道打造以街道党工委为“车头”、社区党组织为“车厢”、党员干部为“乘务员”的“铁人先锋动车组365天在路上”党建品牌,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品质化服务。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公益服务队,开展帮扶关爱、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与驻区单位的200余名党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环境卫生整治、入户走访宣传以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社区更温馨、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张建国 马 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