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玉门市

资源换产业 风光无限好——玉门市依托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8/23/ 08:53 来源:酒泉日报 记者 陈思侠 通讯员 杨棋焜

资源换产业 风光无限好

——玉门市依托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陈思侠 通讯员 杨棋焜

  今年4月,以“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为主题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在玉门市召开,中国新能源行业翘楚、商界精英齐聚玉门共谋合作,共商新能源产业发展大计。

  玉门新能源资源富集,是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祥地,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主战场和启动地。目前,玉门市规划风、光电总装机4300万千瓦,其中风电1700万千瓦、光伏发电2400万千瓦、光热发电200万千瓦,引进了一批风机叶片、塔筒等装备制造企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延伸,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玉门已成为西北地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新能源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玉门市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建设。上半年新能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玉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上半年,玉门市利用新能源累计发电30.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其中,风力发电28.23亿千瓦时,光伏光热发电2.05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25万千瓦时。

  目前,玉门市已建成330千伏升(变)压站5座、110千伏升(变)电站18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列入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正在规划以玉门为起点的酒泉第二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已建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5家,年可生产风机叶片500套、塔筒600套、光热定日镜7.2万套;凯盛大明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发电用聚光材料生产线及深加工、甘肃远航热镀锌生产项目和首航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车玉门风电生态产业园一期风轮项目已建成。

  把项目建设放在发展第一位

  今年,玉门市计划实施能源重点项目15个,年度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上半年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同比增加93%;上半年新能源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加20%。

  重点项目进展上,中核玉门50兆瓦平价光伏发电项目今年3月底全面建成并网发电;中核玉门七墩滩风电场A区20万千瓦风电项目今年6月底全面建成并网发电;中核玉门七墩滩风电场B区20万千瓦风电、龙源玉门七墩滩20万千瓦风电、玉门油田160兆瓦光伏制氢示范、玉门油田16万千瓦燃气轮机替代燃煤机组等项目正全面推进。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可强力推动玉门市做大光热产业、延伸光热装备制造产业链进程。

  在电网建设上,今年玉门市继续在补强电网、完善网架、增强电力送出能力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电网项目建设。玉门市花海33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列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十四五”规划,计划今年9月开工建设;玉门市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增容及35千伏输变电工程3个子项目已核准;玉门市2021年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村组台区及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正在施工中,计划年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这些电网工程的建设,将为玉门市新能源产业开辟新的电力送出通道,有效提升新能源电力送出能力。

  打破瓶颈引领行业发展

  尽管玉门市新能源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效明显,但制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问题依旧突出:缺少高等级输电通道支撑,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建设受限;示范项目推进难度大;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单就装备制造业看,玉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早、能源类型丰富,但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技术研发能力不足,风电装备制造业仅限于风机叶片、塔筒等粗放型产品生产,光热发电装备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光伏产业更是仅限于发电,均没有形成与产业相配套的装备制造规模,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

  如何打破瓶颈?玉门市提出,争取将以玉门为起点的酒泉第二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列入全省“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同时争取列入国家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长期规划,为启动特高压输电线路项目奠定基础。

  全力以赴做好重大项目争取工作,是玉门市打破当下发展瓶颈的另一主要举措。玉门市积极争取“光热+”示范项目。4月初,玉门新奥新能源有限公司70万千瓦光热+光伏+风电示范项目列入全省上报国家能源局的8个示范项目。5月,国家能源局和省、酒泉市能源局下发申报“十四五”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项目通知后,玉门市积极组织项目业主申报,同时委托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对申报项目进行指导和预审,最终确定申报项目26个,为全省申报项目数量最多的县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