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玉门市

谱写玉门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2021/06/09/ 11:43 来源:酒泉日报

谱写玉门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近年来,玉门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政治站位

  为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玉门市召开市委中心组、市政府党组会议,集中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市委关于环保工作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和中办、国办《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同时,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训班,邀请环保领域专家详细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及省、市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等,对玉门市各级领导干部及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

  健全完善制度 靠实工作责任

  玉门市委、市政府通过对各园区、乡镇及相关部门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召开专项工作整改会议、提醒约谈整改单位负责人等措施,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对重大环保问题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推动落实各项任务。印发《玉门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玉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玉门市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办法》等,从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对涉嫌环境违纪违法、责任落实不到位或推动不力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追究问责。此外,玉门市人大、政协定期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

  玉门市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领导机构,印发《玉门市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玉门市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同时,编制完成《玉门市空间发展总体规划》《玉门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玉门市全域无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18—2030)》等,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玉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总体规划。

  坚持底线思维 狠抓问题整改

  玉门市持续开展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98项上级反馈问题完成整改并销号94项,正在整改4项。在生态环境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实施市政府分管领导驻点园区、行业监管部门联合执法、企业复工复产报备等常态化、规范化监管,一月一小检、一季一大检,倒逼企业增强环保意识。

  玉门市建设污染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将各项资料分类归档,使零散数据集中明晰,查阅方便快捷。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将西部水泥、一家化工、润泽环保等21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端口接入“智慧环保”平台并实时监控。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经济发展

  玉门市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对10大类30小类登记表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对17大类44小类报告表(报告书)项目进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间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行柔性执法,对污染排放量小、已安装在线监控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的企业及涉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的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不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企业严禁“一刀切”执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积极谋划项目 加强生态治理

  玉门市积极争取中央污染治理项目和专项资金,申报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应急能力建设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2个,13个项目取得可研批复或实施方案批复。其中,玉门市新市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及再生水循环利用、白杨河水库环境整治工程、酒泉同福化工历史遗留铬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二期等8个项目被列入中央或省级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库,涉及资金50289万元。

  玉门市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编制印发《玉门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9—2023)实施方案》等文件。至目前,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32项指标,已有28项指标基本完成年度任务;《规划》所列80个重点项目已有66个正在实施或实施完成。积极开展省、市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示范创建专项行动,确定4所学校和2家社区为绿色创建单位,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

  酒泉市生态环境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