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酒泉  >  敦煌市

敦煌姐弟俩用真情传唱敦煌民歌40年

 2020/09/10/ 15:29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刘学智 通讯员 马良宝

敦煌姐弟俩用真情传唱敦煌民歌40年

陈正清(右一)演唱民歌

  在敦煌,提起传唱敦煌民歌的艺人当中,最有名的当属现年58岁的陈正清和她66岁的姐姐陈秀芳。姐弟俩从记事起就跟随父亲唱民歌,这一唱就是40年,成为他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2012年,姐弟俩同时被评选为敦煌民歌省级传承人。9月3日,记者在敦煌鸣沙山下月牙泉镇见到了正在舞台上切磋技艺的陈秀芳和陈正清姐弟俩。

  陈正清是敦煌市月牙泉镇中渠一组的农民,姐姐陈秀芳住在离他家近20公里的郭家堡镇土塔村,姐姐为了请教一个曲子戏中民歌的调子,骑电动三轮车一大早就赶到了兄弟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正清的父亲陈福是敦煌第五代敦煌曲子戏传承人。“在申请非遗前,敦煌曲子戏和民歌是不分的,敦煌曲子戏的各种调,就来自敦煌民歌。”陈正清说,父亲能唱大多数经典的敦煌曲子戏,连比较难唱的背弓调、哭道情,父亲都能够熟练地掌握。

  由于陈正清遗传了父亲的好嗓子和好记性,从十来岁起他就学起了敦煌曲子戏和敦煌民歌。受父亲的影响,姐姐陈秀芳也偷偷跟着父亲唱起了民歌,但父亲当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让女孩子学戏。“父亲不让学,我就让陈正清教我,学的时间长了,就记下了不少。”陈秀芳对记者说。

  “敦煌民歌改变了我的人生。”陈正清动情地对记者说。靠着父亲教的那几十部戏和六七十个敦煌民歌的调子,陈正清和她的姐姐陈秀芳在敦煌当地每年的曲子戏民歌大赛中都能够获奖,陈正清的《八调神仙》、《老换少》中的“背弓调”都能够给他带来不小的喝彩声,姐姐陈秀芳的《闹书馆》《夸闺女》在自乐班的聚会中都是经典的保留节目,还常常在市上的演出中获得奖励。陈正清说,他和姐姐都是普通的敦煌农民,劳作之余的歌唱,让他们精神振奋,是敦煌民歌给了他们积极向上的追求。陈正清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都在研究敦煌民歌,特别是被评为全省敦煌民歌的传承人之后,他觉得这更是一种责任。他自学了乐谱知识不说,对每一个敦煌民歌的调子、特点都细细琢磨,咋发音、咋吐字、咋保持纯正的敦煌方言。为了传承敦煌民歌中一种“逆唱”调子,陈正清拜敦煌曲子戏国家级传承人闫光福为师,住在师傅家,根据师傅大致哼出的曲调,用录音机录下来,一遍一遍地复原原曲调,最终在陈正清的努力下,敦煌民歌“逆唱”调终于重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现在,陈正清每天下午都要参加大型实景剧《又见敦煌》的演出,并在剧中扮演重要人物“王道士”。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和第二天早上的空闲时间,他才能与“票友”们在“陈家戏园”里聚会演出。这样紧张节奏的生活也许还要持续很久,但心中对敦煌民歌的传承已成为他人生的信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学智 通讯员 马良宝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